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花中四君子有哪些花的问题,以及和花中四君子起名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花中四君子是指哪四种花请写出,花中四君子,的名称花中四君子是指哪四种花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种花如下:
1、梅花:有着坚强、高雅和不屈的花语。
2、兰花:花朵在每年的3-5月份盛开,花语含义是淡薄、高雅和贤德。
3、竹子:其枝叶一年四季常青,常被用来形容有高风亮节的人。
4、菊花:花型雍容华贵,象征着清净和高洁。
请写出,花中四君子,的名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明人黄凤池辑有画谱《梅竹兰菊四谱》,画谱小引中说:“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四君子各有其特色。梅,雪中吐蕊;竹,山间伴月;兰,谷底播芳;菊,野外凌霜。今天,人们对梅竹兰菊的感受,总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称梅竹兰菊为“四君子”,用来标榜君子的美好德行,或喻其高洁,或赞其谦逊,或美其清雅,或称其飘逸,四君子之美之贤而全无世俗之态。
中华优秀文化包括“梅竹兰菊四君子”独一无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也许你喜爱四君子,也许更喜爱其中一种,为什么呢?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析
这个命题,写作当不存在偏题。但扣准“四君子”独有品格行文,或许并非容易。一般来说,写其一方能深透,即便“四君子”都“喜爱”,但行文难免蜻蜓点水,不易出彩。一个事例对应一“君子”的写法,多有失切。怕主要是在认识积累和思维品质上见高下。
从命题看,谈“喜欢”的原因(“为什么呢”),有形无形,“自我”必在其中。也就是说,重在“我”的独特感受,脱离自我感受泛泛而谈,或只取他人事例以印证“君子”特征,是不切合题意的。
实际上,应该是写人生态度、生命取向。“高洁”“谦逊”“清雅”“飘逸”,对梅竹兰菊的品格概括是不够精准不够全面的,写作时可发挥,但必须切合其特征。
佳作展示
竹中窥人
梅兰竹菊乃花中四君子,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那么竹,便是集山川秀丽于一身,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静观一支竹的生长,不似别的花那般肆意,却将一腔清气留在一生中。透过竹翠绿的外表,窥得的是一个个人,以及一个民族的脊梁。
一支竹,一生中许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中度过的,要忍耐多少无边的黑暗,度过多少没有太阳的日日夜夜,30 cm,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微小得不能再小的长度单位,但竹子,却要花4年的时间,才能冲破固土,而以后的每天以30cm的速度疯狂生长,迅速成长。事实上,前四年的竹没有徒徒等待,而是默默将在土壤里的根延伸了数百平米,最终付出得到了回报,在生长的竹身上,我窥得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崛起所需要的坚持与坚毅。就如茶水姐杨蓉莲那般,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最终也如竹一般冲破固土,被人们所熟知和认可,回报了社会,也成就了个人的伟大。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有无数个的杨蓉莲在自己的岗位上,如竹般默默扎根,咬牙坚持,为那破土的三厘米储备力量,他们,不应被人遗忘。
你看那竹,现在已长成直插云霄的竹,它的生命仍在继续,它正将自己给出去。竹笋带给人们味蕾的享受,竹衣供给人们做布鞋的好料,竹竿劈开来是为人们引来清澈山泉的通道,而竹筏、竹帘、竹筷等这些卑微的用途中,却有着一种质朴的奉献,从竹中我窥得的是那种将自己给出来的无私奉献与伟大。退休军医吴孟超正是以如竹般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整个中国,吴老一生总是以无尽赤诚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脏外科事业,医者仁心,一个伟大的医者,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他掏出自己燃烧的心脏如火炬般照亮了许多肝病患者的心;他如竹般,默默奉献,更舍得把自己给出去。
你看那竹,不管风吹雨打,长成后便一直坚挺在那里。品味一支竹的生长,探得的不仅只有对生命韧性的感动,更多的是感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脊梁。竹中窥人,窥得的是竹的傲骨、高洁,窥得的是如竹一般民族的脊梁。若每个我们,都能有成为一支竹子的觉悟,那我们身处的社会,是否将更加澄莹?试想,若哪个民族能拥有更多的“竹林”,是否,这个民族的“一园春色”也会格外的不一样些?
修竹千竿,情牵万千国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之爱,应从当代盛,竹之质,应由当代学,在中通外直的竹节后窥得的,也应是一个民族美好的未来。
总评:
内容:文章由竹窥人,窥见人之坚毅与奉献;由竹写人,写社会,写中华民族;结合竹的生长特点,层层递进,较有说服力;计20分。
表达:语言自然,衔接巧妙;无刻意议论,却流露个人见解;20分。
发展等级:可在“丰富”“创意”着眼计20分。
计分:20+20+20=60
君子当如竹
竹发几枝,立于山间,烈风袭之以飞沙而守其不变之劲节,美月赞之以白华而持以向下青叶。竹,君子之物也,守节而虚心,君子之道也。
《三国演义》曾谓叹:“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有乡野生活经验的便知:竹经历野火焚燃,往往断成长片。可哪怕烧成炭色,那突出的竹节永不会被炙磨。不怕外界之猛虎狂啸,不受荣贵之潮水吸涌,坚定地保持内心的气节。为人也与此相似,或处于僻远大漠独自牧羊却仍保留使杖一心归国,或望零丁洋水而愤叹面对高官厚禄一死示忠心,或沉隐山林不削前朝发。你不是苏武,却也应在心中升起国旗,非文天祥也应把祖国山川纳入心田,不做张岱也要宁死不食“周粟”。没有国,哪有家?身为民族国家的一份子,国家公民的首要义务便是热爱她,热爱这个历尽沧桑的国家。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走在几时,国家——山川、土地、人民,早已虚化成每日共处的周遭,变成了生活必需品,一点一点地浸润你的身心,铸就支撑你前行的魂。而一个人是绝不能失了魂的,爱国之心,君子之基也。
奥斯卡•王尔德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君主,但大多数都在流亡中死去”,顾城也曾论道:“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竹生于乱石嶙峋之中,却不改青云之志,仍旧向往头顶的天空。生活是一场苦难的修行,当我们偶遇挫折,痛苦,也要坚持自我,相信雨是日出的使者,相信自己能笑迎挑战。君主是高高在上的,可人人皆可为君主,你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你的地位,而是你的决心与坚守,自信与顽强。李白自为“酒中仙”,可他的经历不可谓不波折,正因他天子呼来不上船,才有了狂放的诗仙;李雪健拍摄水浒传中宋江提词一章,苦心求练书法,最终完美展现了宋江临毫的洒脱豪情;《中国诗词大会》中的外卖员,身为平庸,以对诗词的热爱,自我的坚守,自信地走上了赛场,成为了最草根的诗词冠军。“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洁本从污来,明本由暗生,我自有本心。
郑板桥则赋:“虚心竹有低头叶。”成熟的麦子常低头,内心的富足与精神上的滋养使人个更加理智成熟。虚心,即不恃才傲物,以清净心看世界,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圆润而不逆耳的声响。这不仅让你拥有对于才华的溢美之词,还增添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俗语言:“虚心使人进步。”古有云,“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之圣贤,孔子通六艺精诗书,却还在向他人学习,此等虚心成就了孔子。正是这种虚心叫孔子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愈加接近圣贤之道。孔子以他不断习得的知识,成就了今天的儒家文化。所以“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君子只有不断的虚心学习,请教他人,才会有进步。不然一味的认为自己已成“圣贤”,就只能不进则退。静下心来、平视万物,才能发现新世界,创造新的契机。以平常心生情味,不须伸张你的厚实,一个不理会哄闹的微笑足矣。
人生当低头做事抬头做人,一张一弛,便得君子之道,使其精神坚韧而行为逊达。君子当如竹,以虚心成大器,以劲节见奇才。
总评:
内容:以“竹”为写作对象,凸显其“守节而虚心”之“君子之道”,深入其人生态度、生命取向,审题可达到“符合题意”的一类;在论述过程中,围绕“守节而虚心”层层深入,中心突出;旁征博引,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内容充实。计20分。
表达:符合文体特征,句式灵活,语言流畅,文采斐然;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突显作者思维之严谨。计20分。
发展等级:可在“文采”“丰富”“深刻”方面计20分。
计分:20+20+20=60
润物细无声
记得林逋爱梅,陶潜喜菊,魏晋时名士犹爱竹,而我独怜兰。
淡雅的色彩,幽静清淡的花香,冷艳而芬芳。它虽不艳丽也不张扬,却像谦谦君子,似乎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对兰的印象多来自屈子辞。他真能称得上是千古慕兰第一人,一部《楚辞》读下来,满目皆是兰草芳。他爱兰“节幽而独芳”,为国效力的夙愿被昏君打破,他所做的也都是“步余马于兰皋”、“结幽兰而延伫”,真是毫不掩饰对兰的喜爱。他植兰、颂兰、怜兰、佩兰,大约是希望自己能像兰一般高洁清幽,可惜却受了时代的束缚,到头来长眠于汨罗江底,只留下大段大段的文字供后人遐想出一个兰花开遍的世界。
除去诗文书画里的兰,我也曾在居室中养过三两盆兰。长得不怎样打眼,细长的叶,素白瓣,若非细嗅闻不出什么香味来。只有独坐桌前夜读到疲累时方有一缕幽香,细细的,却能盈满鼻,使人顿觉清醒。我靠着这抹香度过春日里无数个月朗星稀的夜,一日读着书,香味又飘来,颇有感于怀:君子的品质也应如兰花,是能化人于无形的。
古人说兰有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真将兰的清隽说得淋漓尽致。人们爱兰,不仅爱其本身,更爱它的精神,格其形而取其意。兰花形逸香幽,素雅淡然,被人冠以花中君子的名号,这样的兰花有了人性,便不只是简单的挂着朝露散播清香的植株,也不再只是停留在宣纸间寥寥数笔拉出的几条墨色长叶与几星淡兰色的花,而是具有了君子的品格。
“与善人居,犹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即是将君子比作兰;孔子言“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也是说君子与兰相仿。兰花这润物细无声的品质不止能感染身边的人,芳名远播,也有教化世人之功。不然,苏轼又怎会在“蓬艾深不见”的地方,也能“时闻风露香”呢?
余独怜兰,良有以也。
总评:
内容:由兰之形而意,写兰之“润心”“化人”,中心突出,立意高致;文章虚实相生,物我相融,遣例用意,文化味颇浓;可惜标题略有瑕疵;19分。
表达:语言漂亮,文采斐然;逐层深入是“结构”上高出一般之处,但似乎少了一个全文的结尾;文体视为议论性散文(或文化散文);计19分。
发展等级:可在“文采”“丰富”“深刻”方面计20分。
计分:19+19+20=58
竹之爱,同予者何人?
“文房清供,独取梅兰竹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
梅,雪中吐蕊;竹,山间伴月;兰,谷底播芳;菊,野外凌霜。而我却独爱竹那“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的模样。
记得老家的后山上便有一块茂密的竹林,春夏秋冬四季变换,它似是活在时间之外,只顾活出自己的模样。“一节又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这是属于竹的一份傲然。
梅虽在雪中风姿绰然,却总有着一股“生人不得近”的冷漠,惟有惺惺相惜者才可与它有发自内心的共通之处;兰虽悠悠播芳,但却极易成为无聊文人的附庸风雅之物;而菊,虽是隐逸之人的代表物,却也多少有着一丝傲慢的气味,让人有些不想靠近。可到了竹这儿,似乎万事都变得不同起来:它有风姿,是藏于内的风骨;它有芳香,是清新自然,沁人心脾的幽香;它也有着傲然,但它的傲然,却是使人受到触动从而做出改变的傲然。这样的竹,让人如何能不爱?
吾尤爱竹之谦逊。“轻筠抱虚心”,谁说谦逊就代表着软弱?竹节中空,仍然向上生长,直冲霄汉气势凌云,有着常物不可及的遒劲风骨。谦逊的力量,是由内而外迸发出的雄厚的力量,是蕴藏在身体内支撑着人们砥砺前行,实现自我的力量。竹之谦逊,对于现代的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吾也爱群竹之意蕴。无论你在何时何地看到竹,若是一株,是定然不能提起你的兴趣的,但若是一片竹林,心内的宁静便会因此而引出。竹似乎是知晓自己的特点,却也不刻意而为之,只是任其生长,为动物带来栖息之地,为农夫带去一片阴凉,为焦躁之人带去一阵宁静。
反观当下,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本性的纯真被物质利益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就连竹,也在名字前加上了“富贵二字”[外来物种。]功利之心由此便可看出。可惜的是,竹并不曾在城市里落户,城中环境让它不得不离开,而城中功利浮躁之人也让它急于离开这片是非之地。
然而,我们这些人又是确确实实需要一片竹林来滋养自身的,不仅是欣赏竹之美景,还是感悟竹之意蕴。
茫茫众生,竹之爱,同予者何人?
总评:
内容:文章主体写竹之“傲然”“谦逊”“意蕴”,是抓住了竹之特征的,但没有紧扣“总冒”行文;文章虚实相生,“内容丰富”;计17分。
表达:语言流畅;“尤爱”“也爱”可见作者结构意识;17分。
发展等级:可在“文采”“丰富”着眼计17分。
计分:17+17+17=51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